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 机构调研超10万次 投资者不可盲目跟风 正文
时间:2025-07-09 18:50:09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休闲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特约评论员 曹中铭据统计,截至11月2日,今年以来公私募调研上市公司次数已超过10万次,创出历史新高。公私募调研上市公司已成常态,但达到10
炒股就看,机构权威,调研专业,超万次投及时,盲目全面,跟风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机构
原标题:每经热评|机构调研超10万次 投资者不可盲目跟风
每经特约评论员 曹中铭
据统计,调研截至11月2日,超万次投今年以来公私募调研上市公司次数已超过10万次,盲目创出历史新高。跟风公私募调研上市公司已成常态,机构但达到10万次的调研“高度”,还是超万次投令人叹为观止。当然,盲目在公私募机构调研上市公司掀起热潮的跟风背后,投资者也须理性看待。
实地调研是公私募等机构了解上市公司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公私募基金经理获取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一种手段。市场上有为数不少的公私募基金经理管理的仓位,其实就是建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的。因此,到上市公司实地调研,成为众多公私募基金经理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来,公私募基金经理调研次数出现大幅上升态势。比如2013年至2019年,公私募的年度调研次数均不超过2万次,但这一格局自2020年后开始发生改变,2020年超过4万次,2021年超过7万次。今年还剩下不到2个月,已经突破10万次。次数的大幅提高,表明公私募基金经理调研更加积极了。
个中原因,笔者以为,一是挂牌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目前沪深股市挂牌的上市公司近4700家,更多上市公司的挂牌,会吸引更多公私募基金经理前来调研,调研次数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二是公私募公司数量增多,发行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比如,公募产品已超过9000只。近年来,公募多种创新型产品面世。这些创新产品的投资活动,显然离不开日常的调研。此外,近年来,新能源行业崛起,对该行业进行投资,需要对产业进行密切跟踪。而且,由于潜在的细分机会也较为丰富,深入一线调研不可或缺。
今年以来公私募的调研活动,也颇具特点。比如多家公司调研次数较高。像嘉实基金、博时基金等公司的调研次数均超1500次,仅仅从数量上看,就非常可观了。再如,某些行业遭遇公私募基金经理的频繁调研。近一个月来,医疗器械、金属非金属新材料、计算机软件等行业的机构调研次数均超2800次。而且,一家上市公司接待多批次调研已成常态。在众多参与调研的基金经理中,明星基金经理受到高度关注,近期像傅鹏博、朱少醒、邓晓峰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就密集参与了多家上市公司的调研。
公私募基金掀起调研热潮,当然是值得点赞的现象。至少此举有利于其投资活动,能让其更好地为持有人服务。不过,对于公私募等机构掀起的调研热潮,也有必要理性看待。
首先,投资者如果盲目抄作业可能存在风险。基金经理的动向一直受到投资者的关注。统计数据表明,机构偏好调研前期涨幅较高的股票;被公募和知名私募调研的股票后续表现更佳。某些投资者热衷于买基金持仓股票或基金经理调研的股票,如此抄作业的行为,并不可取。基金经理调研相关公司,并不意味着其股票今后就一定会出现大幅上涨,盲目抄作业,其中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机构实地调研,常常会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机构调研往往会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甚至不排除有某些敏感信息机构能提前知悉,但普通投资者是没有这种机会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会产生不公平行为。如果信息不对称导致先知先觉者赚得盆满钵满,后知后觉者成为“接盘侠”,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市场中的后知后觉者,又以中小投资者占据绝对多数。
而且,现实案例中,不乏同一基金公司多位基金经理调研同一上市公司的情况,也不乏多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调研同一上市公司的情形。如此,就有可能出现同一基金公司旗下多只产品买入同一上市公司股票,或者多家基金公司在调研后买入同一上市公司股票的状况,个中则不排除机构联手操纵股价的可能。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同样不排除机构利用信息优势操纵股价的可能。基于此,强化对机构调研以及上市公司信披的监管,同样不可或缺。
方正证券:维持网易-S推荐评级 “自研+投资”策略清晰2025-07-09 18:43
长久物流牵手昇科能源 正式跨界新能源产业2025-07-09 18:37
“金句”风暴中的人保寿险:三家支公司年内因内部管理不到位、虚假投保等合计被罚上百万2025-07-09 18:28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负责任的AI将推动人类进步2025-07-09 18:25
未严格履行公司债募集资金监督义务,联储证券、江海证券遭上交所警示2025-07-09 18:17
出境团队游重启, 旅游行业春天可期2025-07-09 17:26
“轨道上的长三角”再提速2025-07-09 16:52
郑商所:关于动力煤期货2402合约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07-09 16:27
柴达木盆地探明硼矿资源逾4533万吨 已具年产5万吨硼酸能力2025-07-09 16:14
深圳组合措施为中小微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2025-07-09 16:08
美联英语破产风波:深圳总部人去楼空,三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2025-07-09 18:45
中国天然气委聘长青为新任核数师2025-07-09 18:29
快讯:港股恒指涨0.31% 科网股小幅高开理想汽车涨约2%2025-07-09 18:22
期货大咖聊大宗:关注豆油逢低买入的策略配置2025-07-09 18:07
花费近两万,美容仪变“毁容仪”!专家提醒理性选择2025-07-09 17:52
中国电商深耕东南亚,本土化是道坎2025-07-09 17:41
百度“类ChatGPT应用”文心一言三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2025-07-09 17:21
环亚国际医疗集团上升55% 最大股东实现变更持股为30%2025-07-09 16:48
欧洲投资界高管看好中国:目前正是对中国内地进行长期投资的大好时机2025-07-09 16:44
美联储博斯蒂克:1月就业报告强于预期 利率峰值或被抬高2025-07-09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