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社会力量可利用文物建筑开办民宿
国家文物局日前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文物文物意见》。意见明确,局社建筑社会力量可利用文物建筑开设博物馆、量可利用陈列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开办也可利用文物建筑开办民宿、民宿客栈、文物文物茶社等旅游休闲服务场所。局社建筑
国家文物局表示,量可利用我国76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开办文物建筑有40万余处,民宿其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文物低级别文物建筑占95%以上。此类文物建筑数量众多、局社建筑分布广泛、量可利用产权复杂,开办保护管理难度大;加上一些地方政府投入不足、民宿基层保护管理力量薄弱,部分文物建筑长期无人看管,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面临坍塌和消失的危险。因此,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
从参与方式上看,社会力量可通过社会公益基金、全额出资、与政府合作等方式,利用文物建筑开设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农村书屋、乡土文化馆和专题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也可利用文物建筑开办民宿、客栈、茶社等旅游休闲服务场所,为社区服务、文化展示、参观旅游、经营服务、传统技艺传承和文创产品开发等,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意见特别明确,社会力量利用文物建筑,不得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不得开设私人会所、高档娱乐场所,不得对文物建筑本体造成破坏,不得将文物建筑转让或者抵押、质押等。
未来,我国将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选择国有或集体所有的文物建筑,拟定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利用的文物建筑名录,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并向社会公开发布;鼓励私人所有文物建筑纳入上述名录。名录包括文物建筑简介、保护利用需求、所有人或使用人情况等基本信息。各地将通过公开竞争方式,确定引入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社会力量主体,并向社会公示。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可获得该文物建筑一定时限的管理使用权,管理使用期限最长一般不超过20年。县级文物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状况开展评估;对发生的违法违规、不履行协议约定义务或者危害破坏文物安全等行为的,将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立即终止协议。
文件还提到,各地可按有关规定,通过投资补助、运营补贴、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给予引导资金和项目支持。对社会力量参与成效显著、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项目,可通过文物保护基金等给予必要的奖励。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在京举行
- ·单月保费增速106%,家财险“爆发式”增长,市场仍待扩展
- ·瑞银也呼吁欧佩克+减产以遏制油价跌势
- ·目睹两名学生出车祸,他在原地站了16年
- ·“双十一”商机 | 2022十一月商业地产零售业态发展报告
- ·2022数字经济峰会:华为等多个新项目揭牌 7大平台启动
- ·中金:高股息策略能否继续占优?
- ·李大霄:美国连续两周跌幅接近5% A股上周跌1.22%属韧性超强
- ·2022上半年净利润翻倍,长安汽车预警:下半年仍面临三大风险
- ·四大品牌瞄准换电赛道 强强联手能否突破瓶颈
- ·兴银基金高鹏:遵循“黄金三角”策略捕捉科技成长机遇
- ·房贷“商转公”各地政策差距大 居民能省多少钱?
- ·日元对美元汇率创1998年8月以来新低
- ·发改委: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积极性
- ·欧盟委员会同意向意大利发放210亿欧元复苏资金
- ·消息称联发科车用芯片开始量产出货 已打入亚洲、欧洲汽车品牌供应链